专注力,家长须了解的七个关键

发布时间:2021/2/4 10:40:45 作者:童林堡发布

童林伯伯 童林堡幼儿园 2018-05-10

   专注力,指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,是一种将意识集中的心理过程。专注力就像门卫,对进入我们意识的内容进行把关,存菁去芜;儿童的专注力就像门户,一旦开的过大,幼儿不懂辨别,就影响发展的注意力。保持良好的注意力,是大脑进行感知、记忆、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。正因如此,法国生物学家乔治·居维叶说:“天才,首先是注意力!”


    专注力的习得,是环境系统工程。我们希望孩子“学的认真、玩的痛快”,其实这就是对专注力的要求。只有深度专注、内心澄澈的孩子,才能做到这一点。纵观历史,凡取得重大成就者,几乎都是“耐得住寂寞、经得起诱惑、扛得了干扰”的人,试问,这种素养要求于孩子,是否太高了呢?!关于孩子的专注力话题,我想从七个方面跟关心教育的家长做个深入交流——

1

专注力不强的三类表现形式


    有家长说,“我家宝宝专注力很强,看动画片能看两三个小时”,我如果说“所有人面对危险,都有极高的专注力”。这样的对话,不在一个频道,无法做探讨。幼儿的专注力,是指对某一具体事物,如在集体活动中看绘本、拼玩具、做游戏能有10到20分钟持续关注专心,不走神、不打岔、不走动……,达不到的话,专注力就需要加强。就专注力需要加强的情形,我以“不良习惯B、问题C、问题行为D”三种类别来介绍:


    打扰他人,是幼儿专注敏感度低的直接反映。如“在家里接话茬、打断人;在学校坐在椅子上,晃板凳、拉扯人、问一些非相关问题等。一般当老师结束游戏组织时,这个行为消退,但有时会造成小盆友不愿坐一起”。东张西望撩拨人,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阶段,这是孩子成长中建立规则秩序的过程。在秩序意识阶段,有经验的老师或用心的家长能够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。这种行为简称B,不良习惯。



    没有兴趣,是幼儿专注力不集中的被动适应。具体特点,如“看起来很乖巧,但明显不在状态。发呆打蔫好游离,对很多事情缺兴趣,对人际交往没动力,时常表现的很文静内敛,不愿表达意见、让别人拿主意,有一种无力感”。怕犯错或被替代,进而探索欲望低,很多时候是家长“操之过急、要求过多”促成的,一般女孩较多。深层原因可在童林家长沙龙时做个案解析。这种情形简称C,系问题。


    频繁走动,是幼儿精力旺盛耐不住的主动行为。一般语言发育低于同龄儿童,男孩子较多。具体表现,如刚坐下,你准备开启下一个活动时,他听不了一会就走了。往往表现于爱与其他小盆友有身体上接触,别人如果不理会他,他往往通过“抓、戳、打”等动手行为试图控制、影响别人,缺少与人友善交流的耐心和规则。往往是映射、模仿而习得。以下简称D,是问题行为。


2

破坏孩子专注力的12个原因


    强刺激、多诱惑、被打扰,是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三个主要原因。多诱惑,比如一次买多个玩具、教室环创太满、时间安排太紧,都会让孩子心有旁骛,脑海里惦记其他的事情而不好专心于当下。被打扰,比如孩子在玩游戏或做手工时,“喝点水吧,吃点水果,别累着了”等都会打断孩子的聚精会神,从而让孩子内心发急。孩子好奇心强,自控力差,如果有几个诱惑影响着或被打扰,就会形成“乱放东西或做事有头无尾”等专注力不强的表现行为。



    强刺激,比如看动画片、玩网络游戏、多次参加演出等,都属于强刺激。在新奇的画面互动中、在高度的重复紧张中镜像神经元受影响,形成了反射效应。尤其是诸如《奥特曼》此类的动作片,易形成“D”的专注力问题行为,有时伴有攻击性行为。动画片和游戏都益智,每天两集或不超过50分钟是适合的,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总量管控,进而自我管理。经常性演出,对于初中以下的孩子,孩子长板的光环下,容易形成讨巧型或表演特质。



    排除病理原因,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:感觉统合能力失调,可以参加感统训练矫正;家长教养干预失当,容易形成“C”的问题,家长应该学习迁善;3岁多还没上幼儿园,未建立同伴间人际模式,还会影响未来互动表达等。另外,孩子常吃甜食喝可乐,产生的胰岛素也会刺激神经注意力;5岁下的孩子经常参加大人参会,会因关注度落差、无趣会影响专注力;常去游乐场玩光电游戏、过敏性身体特质、缺少运动或睡眠不足等原因,也会影响专注力。

3

专注力不高的影响及其危害


    专注力障碍,主要表现为无法将心理活动指向某一具体事物,或无法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一事物上来,同时无法抑制对无关事物的注意。注意力的提高,分成“注意力的稳定性、注意力的广度、注意力的转移和分配”三个方面,分别影响了孩子做事的毅力、思维的链接力、记忆力和理解度。轻则影响别人和自己的心情,进而影响学习的效率和人际关系,走上职场会影响工作的踏实和创业的坚持,容易造成做事缺少分寸、做人缺失口风,浅尝则止、半头而废!


    很多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得了多动症。我认为,孩子的天性就是探索和任性,好奇心强而秩序感不足。Ta因年龄和教养关系,有多动症特征并不是多动症,除非有病理确诊的“神经递质失衡、额页发育异常、孕期与分娩影响”等原因。其实,多动的孩子往往是“未过瘾”而被不当干预造成的。坐不住的孩子一般都很聪明,或者有某一方面天份;坐不住是聪明得不到释放,是专注力持久度不够。相比多动,更可怕的是不动,不动”是不想学、不是学不会!


    记得十几年前,爱人跟我商量报辅导班的事,我问她,如果孩子说“没意思”和“不会做”,你感觉哪个更棘手?教育,除了正向积极,还须托底思维。我不赞成学科辅导,如果把孩子时间安排的太满,Ta没有了自主安排的自由时间,未来你想让Ta独立,专注于应该完成的事情,只会勉为其难。在家长的良好愿望下,事与愿违,形成了选择综合症,身心俱疲,更加焦虑,从而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勇气,久之,就形成了神经性分裂或抑郁。反过来讲,许多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都可以引起注意力障碍。


4

方法不当导致专注力转化为破坏力


   《心流》这本书,提到了“精神熵”,说一个人精神状态的混沌。人混沌时,没有办法达到高效率的做事状态,也没有办法形成“flow me”。就像幼儿园师德问题,心魔出窍就是想hold住孩子,老师心急影响心智失衡,从而伤害到孩子,形成灾难性后果。所以说,专注力转化为破坏力,首要是戒急戒燥;好习惯是21天养成的、不良习惯改正需90天,而问题行为要180天才能改善。教育孩子,急不得!


    每个孩子都是原生家庭的镜子,作为家长和老师,我们要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一切。能够把问题行为教化成有序可控的规范状态,才是教育的价值真谛。我们不仅要多一些方法和耐心,研究体态、语气、眼神、语言对不同孩子的沟通要领,还要用集体的积极力量,让孩子尝受到改变的成就和归属。有的老师不让孩子动或让孩子被孤立,这种约束、隔离和他律,不仅没改善问题,反而会让孩子以消极方式进行反击,甚至导致破坏性行为。


    有的家长脾气急,教育了多次不管用,最后开始教训:关黑屋、打孩子。我想给家长说,跟孩子沟通要说大白话,不宜说反话与隐喻;3岁以下、7岁以上孩子是不能打的;孩子违反纪律不能打、人伦偏差可以打。以我个人的观点,爸妈打孩子,一生最多两次,而且只能打屁股!否则,容易养成双面性人格和暴戾特质,后面的叛逆期、今后的人生路,有你当爹的后悔的!所以,孩子打不得,更不能关黑屋!


5

有效提升专注力,学校老师如何做?


    在童林堡,我们要求老师,不仅要掌握本体性知识,还要具备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能力。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,一是要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动机,二是要掌握课堂情景转换时孩子的情绪归位和活动唤醒,三是要觉察不在状态的幼儿其心理诉求和生成原因,懂孩子才能培养出懂事的孩子。很多细节要素,我们在培训时都进行过分组示范、模拟演示。


    对于专注力不强的孩子,区分以上三种类别。用不含诱惑的深情,顺势利导,帮助孩子释放出情绪,走出困境;用不含敌意的坚决,因材施教,帮助孩子从行为中解困、脱敏。在引领或管束孩子时,注意四个阶段:1 用爱心交换信任,2 用氛围支持表现,3 用耐心期待蜕变,4 用渐变鼓励进步,用专业智慧与集体归属让孩子内发地进步。这其中我们有很多案例和观察记录。


    作为课堂,老师们游戏活动要有趣新奇、区角分组要科学合理,这样孩子情绪调动起来了,专注力就有了氛围保障。作为个案,班级老师分工合作,安抚、干预并举,事后教会孩子认识到“应该怎么做,下次不犯错”。批评后,拥抱对拳;鼓励后,挑战嘉许。家园沟通,及时、准确地跟家长说明孩子在园表现,通过家访等形式了解孩子变化背后的逻辑,借助心灵成长室,更全面地帮助到孩子。

6

培养专注力,给家长的9个锦囊


    当意识到孩子专注力有问题时,要开家庭会议(我家两周一次),引起重视、达成一致。家庭会议不抱怨、不指责、不打岔、不旁观,多为未来找方法、不为过去找理由。在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方面,除了  改善家庭环境和陪伴方式、 加强运动、 多去书店、 多听轻音乐和古典音乐,借助 专业机构或 医生辅助等六种方式外,还建议从以下个方面着手:


    一是多参加咱们幼儿园的家长沙龙。从《改善问题行为的五个方法》着手,消退、惩罚、强化、榜样、自我管理,五个方面有目标、分阶段、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改善问题行为。家长有需要,可向主班老师要我的有关课件;如果着急,爸妈可以一起来童林之家,我示范给你看,咱们共同探讨。


    二是帮助孩子做到“三会”:学会等待、学会接收别人的建议与指令、帮助孩子学会闭眼走心。比如,孩子央求你陪Ta玩或读绘本,你可以讲妈妈在干什么,钟表的分针走到几几几或倒数多少个数,再实现Ta的小愿望。闭眼才好走心,复述确认、依序加长、适度赞许,效果很好!


    三是有技巧地多陪孩子。陪着细读,一篇绘本,你讲Ta闭眼听、Ta讲你做听众,从互动中找到成就感。陪着慢跑,快跑是孩子的顽皮,慢跑是耐性的开始。弄根长一点的强力皮筋,让孩子在游戏中享受慢的快乐。陪着轻说,与孩子的对话,每次都得多启发,说够7句话!


7

童林伯伯给家长的一点建议


    童林伯伯给奶奶姥姥说,隔代亲是传承的规律,我们知道您疼孩子,怕Ta磕着碰着别累着。用孩子才能培养出有用的孩子,请您放心,孩子有自己的适应和保护能力。咱辛苦一辈子了,陪孩子时,给宝贝放手、给自己放心,减少些对孩子的“关注”,自己也更轻松些。

    

    童林伯伯给阿姨保姆说教育是爸妈的天职,不能让她们假手于人。你的任务是家务,主要是打扫卫生、洗涮整理,不应该是看孩子;即便带孩子,也让Ta多跟同龄的小盆友玩。少让孩子看动画片,尽管这样很省心、Ta也喜欢。惯Ta的无理任性,对Ta的成长不好!

    

    童林伯伯给爸爸妈妈说孩子是自己未来的幸福,事业再大、孩子教育不成功也白搭!妈妈是宝贝的陪伴者,爸爸是孩子的引领者,“问题儿童”背后,几乎都是爸爸缺位或教养方式失当造成的。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更客观,有问题时别好面子,爱孩子首先得彼此和谐、恩爱!



    想让孩子好好学习,我们得首先好好学习。专注力,是增强孩子学习力、可塑性的绊脚石,越过了,咱们就培养了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核心素养;Attention,是你与外界干扰之间狭路相逢的拦路虎,超越了,你就是称职的全人、合格的粑粑麻麻。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,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的去学习,让绊脚石变成垫脚石!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你就做什么样的人!


    以目前的教育和功利环境,我认为,“专注与诚信”,是未来的稀缺资源;“兴趣浓、动力足”,是孩子一生受益的思维和心智模式。童林堡一直致力于让孩子未来受益的自然而纯粹的教育。在孩子幼儿阶段,亦或小学、初高中,只要是童林堡的宝贝,童林伯伯愿与你一起,帮助孩子排解发展中的困惑,让孩子自由而全面地更好成长!


文章有点长,熬夜皆原创;

 分享是美德,摘编自掂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童林伯伯